2025版《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》于5月16日正式发布,相较于此前版本,新规程总指标数量增至110项,在指标体系、评估重点和实施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新要求,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:
一、新增核心指标,强化民生与安全导向
- 增设农用地与水源保障指标
新增“城区范围及周边20公里农用地面积”指标,引导城郊加强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建设;
增设“水源地数量”指标,推动城市多水源保障,提升供水安全。
- 老旧设施与公共空间监测
专门增加老旧燃气管网改造进度及管道安全距离控制、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所空间保障等监测评估,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性和便利性。
二、深化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评估标准
- 社区生活圈全覆盖
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评估从推荐动作升级为必选动作,要求中小学、养老设施、文体设施、卫生服务设施、菜市场和足球场地等设施的步行5分钟或15分钟覆盖情况全面体检。
- 细化设施覆盖指标
包括“社区小学步行10分钟覆盖率”“社区中学步行15分钟覆盖率”“社区养老设施步行5分钟覆盖率”等,直接关联居民日常需求。
三、优化指标体系与实施机制
- 指标数量与分类调整
总指标数量增至110项(基本指标33项+推荐指标89项),覆盖安全、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六大维度,新增“城市韧性”“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所空间保障”等细分领域。
- 数据驱动与动态监测
强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应用,结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,实现指标自动计算与动态预警,提升评估效率与准确性。
四、强化规划与治理联动
- 评估结果挂钩供地计划
从2025年起,城市体检结果将逐步与土地供应计划等挂钩,推动规划实施与资源配置的协同优化。
- 社会满意度评价常态化
要求开展“规划实施社会满意度评价”,通过“幸福测量仪”等APP实时收集市民意见,将群众感受作为治理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。
五、试点与推广结合
部分城市(如北京、厦门、广州等)已积累实践经验,新规程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发展阶段选择推荐指标,鼓励增设地方特色指标,兼顾统一性与差异性。
综上,2025版新规程通过细化民生保障、强化数据支撑、推动治理闭环,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体检的科学性与实用性,旨在构建更安全、宜居、可持续的城市空间格局。
编辑:学部落
若文章下载查看等信息出错,请联系网站客服,我们将及时解决您的问题!感谢您的支持,祝您阅读愉快!

评论